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工作,选用的机油粘度等级也不同。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SAE粘度分类,其粘度逐渐增大,分冬夏季十个等级,其中冬季6个型号,如0W、5W、10W、15W、20W、25W,夏季20、30、40、50。
“W”代表英国冬天,意思是这种粘度的机油适合冬天使用。冬季用油有6个粘度等级(ow~25w),夏季用油有4个粘度等级(20~50)。
每年冬季油品粘度等级要求低温动态粘度(mPas,即毫帕斯卡s),最高边界泵送温度,最低运动粘度100℃。低温动态粘度和边界泵送温度两个要求反映了冬季粘度依次增加。100℃时的最小运动粘度反映了冬季高温时粘度等级的机油的蒸发损失,即机油粘度越低,蒸发损失越大;由于蒸发损失造成的油耗也很大。
夏季使用的油品粘度等级只要求100℃的运动粘度范围。从20到50粘度等级,随着粘度的增加,发动机摩擦表面形成的油膜厚度增加,磨损的可能性降低。而流体动力润滑下的摩擦阻力、发动机的溅油和搅拌阻力、油泵传动阻力相应增加了发动机的能耗(燃油量),每降低一个粘度等级可节约0.5%左右。
前者比单级油(夏季油)节油2.5%。柴油发电机多级油在北美和西欧已推广到50%左右。未来,多级油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,粘度趋于低。比如欧洲80年代以前用20w/50,80年代用15W/40,90年代用5W/30。主要是从节能的角度。根据我国的地理情况,选择15w/40级油作为基础比较合适。